理財之道不外乎<開源>跟<節流>兩種,
節流的部分,我想,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招式,反正就是以省錢為目的,所以開源的部分就是多數人的癥結所在,
多數有錢人的想法通常偏重在如何才能賺更多錢的想法上,
而,卻有另一群財富沒有像有錢人那麼多的人,在想法上則是偏重在如何才能節省開支的想法上,
或許常聽到別人講,要開源節流的過日子,一段時間後,發現到節流的部分他做到了,可是開源的部分呢??
換言之,想要擁有更多的金錢,就必須要開源,如何開源是一門大學問,開源分成<投機>跟<投資>兩個方向.
那麼,什麼是投機呢??...怎麼樣才又是投資呢??
所謂投機,就是今天買,明天賣,或是這個月進場,數個月後出場,而且獲利並不固定,
但是,投機不是只侷限於金錢上,在想法上,在做法上,想要操捷徑,跑短線,沒有長遠的計畫,都可以稱為投機,
所謂投資,又分為成功的投資跟不成功的投資,
成功的投資,就是只長期下來,有固定且穩定的受益,而且是3年.5年以上的長時間的計畫,這就稱為成功的投資,
不成功的投資,是指在長時間投資後,或許是3年或5年,或更久的時間,沒有得到相對的回報,就稱為不成功的投資,
投資不是只是金錢上名詞,而是可以用於長時間的計畫.
筆者在這裡用幾個角度來說明投資跟投機的區別,因為投機絕對不等於投資,而且不能將投資給短線化,
換句話說,很多人都把馮京當馬涼,而且本身都還沒有發覺.
或許很多人有被保險從業人員問卷調查的經驗吧,可能在電話上,或是在大街上,
也因為時代的進步,金融商品多元化,保險公司現在除了有早前的儲蓄保本型保險還增加的投資型保單,
在乍聽之下,這兩種類型的商品,都是以投資為主,而且又有保險公司做保証,應該是穩賺不賠才對吧!!
其實,儲蓄保本型跟投資型是有著絕對的差異性,
儲蓄保本型,就是很傳統的儲蓄加保障,穩定的投資報酬率比銀行的定存高,
所以儲蓄保本型這一項商品是名副其實的投資,因為他時間長,而且收益穩定,而且有保證,
現在有一個問題,投資型保單這個金融商品真的是屬於投資嗎??他的獲利穩定嗎??放得越長賺得越多嗎??
如果將上面一段丟話給保險業務員,一定有一堆解釋,但是解釋的名詞中找不到"保證獲利"的字眼,
因為投資型保單是基金與傳統保險的組合,所以獲利的來源就會跟隨著基金浮動,
換句話說,基金的部分是不保証獲利的,所以只要跟基金牽扯在一起,就是一像變相的投資,
雖然業務員總是投資!!投資地說著,但是投資型保單是一項投機性質的金融商品,
投資型保單並不能與投資畫上等號,因為他的獲利浮動,且不固定.
那麼買股票是屬於何種性質的投資呢?....其實這要看買賣股票當事人的心態,
如果買賣股票的當事人,是以長線投資的眼光來買賣股票(所謂長線是3年或5年),那麼投資行為成立,
因為長期持有股票,可以賺的配息.配股,如果挑的有發展性的產業,那麼所配的股利股息也就高,
所以是屬於成功的投資;反之,如果挑到前景不明的產業,或是長時間持有股票,卻慘遭下市的命運,
那麼就是一項不成功的投資.
如果股票的操作上,只是今天買,明天賣,或是幾個月後賣,或是有獲利就賣,只是賺差價,這都是屬於投機性質,
那期貨跟選擇權就更不用說了,操作過程更是投機,
所以當聽到"投資"的字眼時,要先判斷是<投資性質>還是<投機性質>,千萬別被投資這兩個字給呼嚨了.
投機的性質是短暫行為而投資的眼光是長期計畫,投資的獲利不會比投機少,反而比投機多,而且穩,
如果要比較投機跟投資的報酬率,在歷史上有很多例子,如鴻海創業時資本只有30萬,現在年營收挑戰兆元大關;
當初的國泰人壽,現在是市值千億的國泰金控;國際上的巴非特,因為長期持有股票,獲利超過10倍;
相反的,金融大鱷索羅斯,再狙擊英鎊一夕成名,光一天就賺進10億美金,而且也是掀起亞洲金融風暴的元兇,現在呢?投機賺來的錢有比巴費特多 嗎?....
假設10年前投資鴻海的股票,或是台積電的股票,或是10年前買進台北市東區的房子,
如果10年前就投資便利商店,............還有很多例子..舉例不完的啦!!!!
投資的威力就像滴水穿石,就像積沙成塔,一段時間之後再往回頭看,就會發現"原來已經走過來了";
投機就像夕陽,就像忽然捲起的大浪,時間很短,快樂很短,美麗的時刻很短,但也值得回味,
如果以短線的心態操作股票是投機,操作期貨是投機,操作選擇權是投機,買基金也是投機,
因為投機行為不能保證穩定獲利跟固定收益,
開早餐店是投資,做穩定的生意是投資,做公務員是投資,將房子出租(包租公)也是投資,
因為只要能有穩定的獲利而且是長期性的,都是投資........
但是不管是投資或是投機,兩者都需要經營,千萬以為只要把錢丟著,錢就會生錢出來,
"經營"是投機或是投資成敗的重要因素....
不要在把馮京當馬涼了.....